以茶傳道 — 推行價值觀教育之我見
引言
杜甫名句:「隨風潛入夜,潤物細無聲」,指出春雨默默奉献,滋潤大地的本質,有如老師於無形中成風化人,培育英才。這就是「潛移默化」,也是中國傳統教育的底蘊,我們可以從古書塾的壁畫感受到。「桃園結義圖」完美演繹了「義」的真諦;「岳母刺字圖」推崇精忠報國;「廿四孝故事圖」宣揚孝悌,例子不勝枚舉。陶學子於無形,不用強調價值觀,不必宣揚國民身份認同,看圖便知,壁畫就是「懶人包」,包含種種價值觀。故不能小覷傳統教育「潛移默化」的果效。
茶號稱「國飲」,人們或解渴飲用;或品喫賞趣,自然成為國人生活中不能或缺的佳品。筆者是一名中文老師,也是輔導老師,閒來喜歡茗茶。心想透過茶敘凝聚文化愛好者,藉著品茶與學生談心論志,不就是一幅美好的「沂水春風」圖嗎?結合傳統文化,把茶談心,凝聚學子的活動,這就是文化與生活的完美結合。
和而不同 茶香結合人情味
在筆者的推動下,敝校茶藝學會於2002年成立。品茗是手段,透過茶敘打破人與人之間的隔膜才是最終的目的。茶有一種解釋不到的魔力,品茗者啜飲數杯,自然放下個人的煩惱與成見,與大夥兒打成一片。瞬間,茶香與人情結合,「張中人」獨特的人情味就是這樣培養出來的。何謂和諧?不言而喻了。「和」是茶藝文化的要旨,透過茶敘,學生們在互動中感知中國傳統文化,在潛移默化中傳承傳統文化的精華,從而產生國民身份認同,培養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,一切就是那麼自然。
重塑人倫 無規矩不成方圓
中國茶藝承襲了傳統中國的人倫精神,許多茶桌禮儀都體現長幼有序、兄友弟恭的美德,如奉茶,一般是從左至右順序敬奉,遇有長輩,得先敬長輩,再按次序奉茶,這就是中國倫理道德的體現,淘氣無禮的學生參與其中也得照辦。無形中培養學員的規矩與品格。而筆者身為輔導老師,在茶藝坊與學生面談,茶成為彼此溝通的媒介,話匣子也自然打開,輔導工作如魚得水、水到渠成。周星馳電影名句:「坐低飲杯茶食個包,唔掂傾到掂」說得好,飲茶食包締造良好氛圍,化戾氣為祥和,實在一舉多得。
跨科合作 多元文化冶一爐
茶藝承傳了中國文化的精髓,結合茶藝,有利開啟中國文化的大門。敝校位於元朗,古跡處處。筆者多年來嘗試把文化專題考察活動與茶藝巧妙結合,如到屏山文物徑考察,引導學員欣賞中國傳統建築與圍村文化;又如研習盆菜文化後,大夥兒到茶藝坊品茗,讓學員感受茶葉消滯、解渴的功用。多元活動匯流,成果自然相得益彰。
結語
廿年過去了,茶藝學會也自然植根「張中」。偶然,在走廊與學生相遇,一臉稚氣的孩子會說:「賴老師,得閒飲茶。」好一幅美好的「沂水春風」圖,一切來得自然。價值觀推廣?一言蔽之曰:潛移默化,軟性較硬銷來得好。
*照片由供稿方提供